大家又想不想像得到鑽石出現在首飾店前,閃爍得五光十色的它其實是源自於地球深處地幔的岩漿之中, 在一個環境複雜、成份多樣、溫度及壓力都極高的環境下「成長」。再經歷過億萬年的地質變化,鑽石內部少不免含有各種不同的雜質或存在瑕疵,這些內含物的顏色、多少、大小和位置分佈都會對鑽石淨度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鑽石的淨度是指鑽石內外瑕疵的程度,最常見的包括晶體 (Crystal)、羽裂紋 (Feather) 和雲狀物 (Cloud) 等等內部同外部瑕疵。
若要判斷鑽石內部的乾淨程度,寶石學家通常會使用10倍放大鏡對鑽石內部、表面瑕疵及其對光彩的影響程度進行分級,經由GIA 評測的鑽石淨度可分為11級:
FL(無暇級):鑽石分級師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內、外部均無瑕疵。
IF(內部無暇級):鑽石內部雖然沒有瑕疵,但外部有極小經重新拋光後可去除的瑕疵。
VVS(極微瑕級):分為VVS1同VVS2兩級,鑽石分級師在10倍放大鏡下難以發現極微小或不明顯的瑕疵。
VS(微瑕級):分為VS1同VS2兩級,鑽石分級師在10倍放大鏡下發現瑕疵的大小、數量和位置介乎於難以確定及某種程度的容易確定之間。
SI(小瑕級):分為SI1同SI2兩級,鑽石分級師在10倍放大鏡下較容易看見瑕疵,。SI2的鑽石在亭部一側觀察的時候,肉眼可見晶體。
分為I1同 I2兩級, 鑽石會有肉眼可能察覺得到的微小瑕疵。I3 等級的鑽石可能有更多肉眼可見的明顯鑽石瑕疵。